百年前什么是期货股票配资,铁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铁骑践踏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宁静。
从此,我们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抗战。无数革命先烈横刀立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誓死抵抗外敌侵略,用马革裹尸的决心守护着祖国的山河。
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战功卓著、功绩永垂千秋的十位军人以元帅军衔,他们被尊称为“十大元帅”。
“红军之父”朱德、“军神”刘伯承、“布衣元帅”徐向前……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如同闪耀的红星划破漫漫长夜,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在东方缓缓升起。
战争年代,他们誓言为青山埋忠骨,誓死不破敌寇;进入和平年代,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他们依然鞠躬尽瘁,燃烧一生的光辉,临终前仍心系国家大事,挂念着人民的幸福,留下的遗言也满是对国家的深情。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辞世。
展开剩余90%这沉重的噩耗传来,令卧病在床的朱德极度悲痛,彻夜难眠。
55年前,朱德远赴欧洲,因周恩来引荐而加入党组织的往事历历在目。如今风雨飘摇已逾半个世纪,昔日战友先行离去,令他心如刀割,愁绪难抑。
然而,同志已逝,国家的重担依旧需要有人扛起,朱德义无反顾,尽管自己身体状况也日益堪忧。
此时朱德已年近九十,精神依旧矍铄,但多病缠身。总理去世,主席病重,积压的压力如山般袭来,再次击垮了这位耄耋老将。1976年6月,肺炎复发。
他早已定下与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的会面,朱德没有推迟或取消,坚持照常进行。但肺炎引发多种并发症,心脏也衰竭,高烧难退,生命危在旦夕。
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
他让秘书坐在病床前,念当天的报纸文章。
秘书读完社论,朱德又请求念书籍和文件。
秘书看他病榻上依旧操劳不休,含泪离开房间,但朱德那坚定的呢喃声依然回荡耳边:“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
7月3日,朱德与前来探望的老战友李先念进行了最后的谈话。他清晰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我看还是要抓生产,社会主义怎能不重视生产?”这位曾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老将,晚年依旧心系国家富强。
谁也未曾料想,这竟是朱德最后一次谈话。
仅一天后,他病情急转直下,似有所感,呼唤女儿朱敏。
朱敏闻声赶来,朱德紧握女儿之手,欲言又止,声音哽咽。
朱敏泪流满面,轻声告诉父亲:“我们明白您的心意,一定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朱德露出欣慰的笑容。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安详辞世,永远告别了他终生奋斗的革命事业。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编纂《大百科全书》,相关部门将初稿送给刘伯承征求意见。他谦逊地将自己的称谓“革命军事家”改为“革命军人”。
这份谦逊贯穿了他的整个一生。
纵然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军事才华极为出众,他对敌情的精准判断,严密的计划布置,以及擅长出奇制胜的用兵之道,令人赞叹。
刘伯承的智慧和谋略在军中名声远扬,连毛主席都赞誉有加,甚至敌手蒋介石也不吝称赞。但他始终认为战争的胜利应归功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指引和全军将士的英勇作战。
从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刘伯承的智慧无处不在。
在定平汉、战陇海、下定陶、破巨野、战滑县等战役中,他指挥的部队所向披靡,击毙敌军逾十万,战功赫赫。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更是奠定了全局胜利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辞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职务,主动投身军事学院的筹建。尽管小米加步枪战胜了飞机大炮,但时代科技不断进步,军事训练必须现代化、系统化,才能打造强大的军队。
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知识,刘伯承游刃有余地投入军校教学。
但“驾轻就熟”并不等于轻松,他病中依旧亲自选拔教师,制定教学方针,编写教材,几乎从零开始,建立了完整的训练体系,被誉为“我军院校之父”。
尽管如此,刘伯承在《自铭》中写道:若人生有成就,皆归功于党和主席。他希望墓碑上能刻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这是他毕生最大的荣耀。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辞世。临终前,他特别嘱托身边人,将“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永远铭刻在墓碑上,作为他生命最后的注解。
逝世后,儿子回忆父亲平日无多言,最多教导他们自力更生,不借父辈光环,要靠自己双手建设祖国。
他的子女们,除一位女儿遭遇刺杀外,都成为国家栋梁,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贡献力量。
在十大元帅中,陈毅以文才著称,是名副其实的“诗人元帅”,这一点与毛主席颇为契合。
“断头今日意如何,艰苦创业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936年冬,陈毅在梅山被围困时,激昂赋诗三首,被称为《梅岭三章》。突围成功后,这三首诗在军中广泛传唱,展现了他乐观坚毅的革命精神,激励无数将士。
然而英雄亦有迟暮时。1971年12月3日,陈毅因胃肠短路吻合手术中发现癌细胞广泛转移,已进入晚期。
他身上插满管子,起坐翻身极为困难。看到这位坚强的老将军如此痛苦,众人无不心酸。
1972年元旦刚过,陈毅多次陷入昏迷,夫人张茜守护身旁。醒来时,他似乎认出妻子和四个儿女,口中含糊道:“……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话语。
梦回峥嵘岁月,陈毅仿佛再次挥军突围,英勇无畏。
他逝世后,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参加追悼会,深情赞誉他:“我深深敬仰他,因为他胆识过人,性格真诚。”
十大元帅中,唯一出身政工干部的罗荣桓,被誉为“政工巨匠”。
他无私无我,不专断,能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深得军中信任。
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悲痛写诗:“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深切哀思。
他的信条是“永远做老实人”,这不仅是一种朴素品格,更是实事求是、踏实工作的美德。他常自勉为人民公仆,始终为人民办实事。
这位“老实人”并非没有锋芒,战时锐利对敌,建国后则严厉打击贪腐,力求公平正义。即使病重,他依然坚持带病工作,任监察委员会书记,显示其对职责的高度重视。
他与妻子林月琴时刻把人民的困难放在心上,倾心为民。
1963年12月15日,罗荣桓病情恶化,多次昏迷。
妻子守护床前,他醒时紧握妻手,留下遗言:希望家人在他去世后从国家提供的养病宅邸搬出,回归普通生活,不搞特殊,永远做老实人,忠于党。
他一生戎马,积累的物质几乎无,留给子女的只有精神财富,叮嘱他们坚信共产主义,永远干革命,跟党走,这被他视为一生最大正确。
表达完心愿后,罗荣桓沉入深度昏迷。
次日下午2时37分,在贺龙、张爱萍、肖向荣等老战友和家人陪伴下,他安详离世。
贺龙是十大元帅中最具侠气者。
他为人坦诚光明,年少时以仗义疏财、伸张正义闻名乡里,是乡镇人民敬仰的“武状元”,敢与恶势力抗争。
1916年,少年贺龙不满帝国主义肆虐,旧军阀鱼肉百姓,发起“菜刀革命”,自组农民武装,虽屡战屡败,初心未改。
这支初生军队应乡民之邀攻入县城,斩杀靖国军团长马吉祥,声名鹊起。
虽兵力素质参差,贺龙苦心经营,几经沉浮,最终组建成军。
1924年北伐战争中什么是期货股票配资,他思想大变
发布于:天津市